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健康扶贫专栏 / 宣传报道

【媒体报道】新疆日报(2020年9月17日A06版·专题)
让各族群众在健康路上奔小康——自治区人民医院
“1+2+3”健康扶贫工作纪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年09月17日 10时52分

新疆日报网

【字体:

打印本文

浏览量:

自治区人民医院皮山医院医生在帮扶专家团队指导下开展腹腔镜手术(摄于2019年4月)。□梁敬东摄

自治区人民医院专家在皮山县阔什塔格镇卫生院义诊(摄于2018年9月)。□梁敬东摄

自治区人民医院皮山医院帮扶专家带教基层医生(摄于2020年6月20日)。□韩亮摄

自治区人民医院洛浦医院帮扶专家指导当地医生给患者做胃镜检查(摄于2020年6月22日)。□韩亮摄

自治区人民医院派出帮扶团队到皮山县人民医院(摄于2019年4月)。□梁敬东摄

皮山县赛图拉镇色日克克尔村第一书记李强(右)在骑驴走访路上(摄于2018年4月)。□梁敬东摄

今年以来,自治区人民医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脱贫攻坚工作各项决策部署,聚焦聚力脱贫攻坚和健康扶贫,充分利用大型公立医院的行业优势,以健康扶贫为脱贫攻坚的主要切入点,常年派驻1支“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两名深度贫困村第一书记、3个组团式帮扶团队托管深度贫困县医院,通过探索与实践,形成了自治区人民医院独特的“1+2+3”健康扶贫模式。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自治区人民医院“访惠聚”工作队在皮山县阔什塔格镇铁热克阿勒迪村开展驻村工作以来,每年投入数百万元,建强村集体经济,打造健康环境、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用心用情为人民群众铺筑脱贫攻坚的康庄大道;向深度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以只争朝夕的劲头为当地群众找“病根”、挖“穷根”,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药方”。巡回医疗、大型义诊、“一联双促”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确保健康扶贫路上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组团托管帮扶深度贫困县医院,实现了“90%大病不出县”的目标,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自治区大医院的医疗技术和自治区级专家的医疗服务,有效遏制了因病返贫、因病致贫。

“健康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自治区人民医院党委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要求,紧盯‘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少生病’的目标,积极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县乡村下沉,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健康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基层群众疾病预防与健康意识培养、提升健康扶贫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让全疆各族群众在健康路上奔小康。”自治区人民医院负责人说。


一支“访惠聚”工作队暖了民心惠了民生

让村民在健康路上奔小康,是自治区人民医院驻皮山县阔什塔格镇铁热克阿勒迪村“访惠聚”工作队的工作目标。年复一年,工作队通过各种措施和方法,使村民们的生活和收入悄然发生着变化。

2015年至今,根据自治区党委的安排部署,自治区人民医院选派党员干部深入皮山县开展“访惠聚”驻村工作。工作队坚持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在当地先后建成了“和谐园”“幸福巴扎”“团结广场”“平安桥”“健康桥”和“一家亲”香馕合作社等。

一个接一个的惠民项目,使全村贫困户由171户676人减少到今年的6户26人。同时,该院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投入292万元在村里建起了集洗浴、餐饮、美容美发等为一体的商业中心,新建文化活动中心、群众工作站、篮球场,改造村委会办公室等,有效改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条件。

此外,工作队还创建了包村联户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实现全村贫困户包联帮扶全覆盖,壮大村集体经济,改善村容村貌,提高村民收入。

今年初,该院医疗器械中心主任朱登浩接过工作队队长“接力棒”。铁热克阿勒迪村还有6户26人处在未脱贫状态,这6户都不方便外出务工,朱登浩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要为这6户贫困户抓个好“方子”,为他们彻底除“病灶”。

有没有既能解决贫困户就业、又能保证村民身体健康的“良方”呢?“不如成立一个‘卫生专班组’,既促进了村民就近就业,又实现了庭院的整洁。”朱登浩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一箭双雕”的好办法。

“离家近,又不用外出,最好能这样帮他们解决就业难题。”朱登浩为6户贫困户分别在村卫生专班组、村办鞋厂和村养殖产业合作社找到了工作,打通了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我们正在为建档立卡的144户村民家里装热水器。”朱登浩说,这是自治区人民医院的专项健康扶贫项目,提高了村民卫生健康意识,以健康保小康。


两位第一书记开对药方拔“穷根”

精准为贫困村“找准症”“把准脉”,开对药方拔“穷根”,第一书记必须要“医术”精湛。自治区人民医院派出的两位第一书记,从到村上的第一天起,就化身“专科医生”,找“病根”、挖“病灶”,为村里开出一张张脱贫“药方”。

皮山县克里阳乡喀热曼村的海拔高度在2200米以上,距离县城约65公里,曾是全县出了名的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一直以放牧为生的村民,在放牧的同时开始种植雪菊和其他农作物。2017年,该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从到村里的第一天开始,第一书记麦尔当·艾力木就天天奔走在田间地头,为村民们寻找致富的好“药方”。

麦尔当告诉村民:“我有家庭和刚出生的孩子,我来这里就是想帮助大家把日子过得更好。我是第一书记,不让大家富起来,我就不离开!”

看到村里的农作物随意种植,房屋、庭院规划有些乱,麦尔当着手制作“脱贫沙盘”。村里有个湖,但一直没有开发利用,于是麦尔当带着工作队队员和村民,对湖进行清理并在湖中养鱼。2019年底,这片湖给村民们带来了近万元收入。

村民富起来了,更要把好“健康关”,严防因病返贫。

76岁的阿卜来提·阿卜拉被高血压困扰了几十年。麦尔当得知老人长期一人居住,就联系了皮山县人民医院,并为他申请了慢病补助。自2018年起,阿卜来提每年定期去皮山县人民医院做检查和治疗,高血压症状大大缓解了。

随后,麦尔当开始完善村卫生室的基础设施、提高村医的诊疗水平,借助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帮扶以及巡回医疗队和“一联双促”活动,发挥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开展健康扶贫活动。

与麦尔当的扶贫工作模式不同,自治区人民医院派出的第一书记李强为了皮山县赛图拉镇色日克克尔村奔小康,可谓殚精竭虑。

赛图拉镇地处喀喇昆仑山腹地,海拔3780米,自然条件恶劣,水电不通,每家每户只能靠一小块太阳能电池板发电。

对此,李强暗下决心:“无论多困难,都要想办法把电通到牧民家里。”他和驻村工作队队员、村“两委”班子商量,决定自筹资金实施电力入户工程。

经过多方努力,筹到的资金依然有限,李强将困难告诉了“大后方”——自治区人民医院。院党委主要领导表示:“这是民生工程,一定要做好,自治区人民医院就是你们的坚强后盾。”很快,自治区人民医院17万元的帮扶资金到位了。

2019年9月22日,“嘀!”随着电卡的插入,村里的电通了,也结束了本地牧民祖祖辈辈没有长明电的历史。“家里水通了、电通了!在这高原山沟沟里,我们也能看电视、用洗衣机了!”村民玉苏甫·马纳斯兴奋地说。

村里的牧民日常多在山谷中放牧,李强就常常骑着毛驴一家一户地跑,为这个小小高原村“疏通”脱贫脉络。“骑驴是我到村里学会的技能之一。”李强笑着说。

为了避免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李强的协调下,自治区人民医院派出“访惠聚”巡回医疗队走进色日克克尔村,这成为赛图拉自建镇以来,首次有自治区级专家前来义诊的“稀罕事”。最近,赛图拉镇医保专线也开通了,借助网络便利,农牧民在镇卫生院取药看病即可享受医保报销。

李强说:“我要守护好这里的村民,成为他们的坚实后盾。”

自治区人民医院负责人表示,现在这两个深度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都有了明显改善。乡亲们看病难、看病远、用电难、通信难等问题得到解决,基本医疗有了保障。对于退出的贫困村、贫困人口,该院还要保持现有的帮扶政策,扶上马还要再送一程。


三个组团帮扶团队让村民在家门口看“名医”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按照自治区党委的安排部署,2018年,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启动了三级医院全面对口组团式托管帮扶深度贫困县医院工作,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需求迫切的看病就医问题,使基层群众能够享受到更加便利、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自治区人民医院派出了“行政+医疗专家”帮扶专家团队,帮扶皮山县人民医院,成效显著,得到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和当地群众的认可,由此形成的“皮山模式”在全疆甚至全国进行推广。

自治区人民医院党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做好托管贫困县医院工作。为全面了解皮山县人民医院第一手情况,自治区人民医院主要负责人多次带队到皮山县进行走访调研。最终,自治区人民医院有针对性地选派了由院长、总会计师等组成的管理团队以及来自6个学科的医疗专家团队进驻医院,从行政到临床科室进行全面托管。自治区人民医院先后投入了近500万元,按照三级甲等医院的管理标准和技术要求,对皮山县人民医院进行全面改造。

首先是逐步实现了专科门诊的建立。ICU(重症监护室)的成立,结束了皮山县无法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历史,为生命垂危的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帮扶团队还为皮山县人民医院精心打造了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十几个专科联盟,在提升医院自身综合服务能力的同时,实现了与固玛镇、杜瓦镇、阔什塔格镇等乡镇医院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了“90%大病不出县”的目标,使皮山县近30万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疗服务。

“在自治区人民医院的托管帮扶下,皮山县人民医院全院医务工作者医疗技术水平得到了提升,全院干部职工还自发组织捐款,成立了皮山县人民医院‘一基金’,专门用于救治贫困患者。为此,医院制定了‘一基金’的相应救助标准和办法,尽最大努力让县域内的贫困患者都能申请到‘一基金’,让这里的群众又多了一份保障。”自治区人民医院皮山医院院长胡延孟说。

46岁的艾合麦提·阿卜拉家住皮山县阔什塔格镇阔什塔格村,几年前,他从房上不慎跌落摔伤,造成股骨头坏死,基本失去了站立的能力。在以前,想要治疗股骨头坏死,艾合麦提需要去外地才能实现,但路费加陪护以及住院的费用,他根本负担不起。

原本艾合麦提已经不抱希望,但在阔什塔格村第一书记张伟的帮助下,自治区人民医院皮山医院成功实施了手术。因为有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艾合麦提做手术没花多少钱,医院还为他提供了“一基金”的帮扶。

像艾合麦提这样得到救治的患者,在皮山县还有很多。

自治区人民医院负责人表示,该院组织帮扶团队托管帮扶皮山县人民医院,使当地的医务人员临床诊疗能力和管理能力得到迅速提升,县域内上转诊率大幅下降,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幸福感有了大幅提升,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健康保障。

基于“皮山模式”的成功,根据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安排部署,自治区人民医院又于2019年8月和10月,分别全面托管了和田地区洛浦县人民医院、阿克苏地区柯坪县人民医院。

在洛浦县人民医院,托管团队通过对口帮扶,结合当地人群多发病病谱,组建特色科室,让当地群众不出县城就能享受到三级医院的优质诊疗与服务。这样“1+1>2”的托管共进深度融合,让洛浦县人民医院变化迅速而又直观,帮扶工作开展仅两个月,洛浦县人民医院门诊量同比增长10%,手术量同比增长18.3%。

近日,恰逢洛浦县人民医院开展心心相“膝”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共筛选出100名膝关节疾病患者,根据条件收治了11位患者住院,并对其中4位贫困患者实施了免费关节置换术。

在自治区人民医院的托管帮扶下,洛浦县人民医院集合多方专家力量,集中发力,精准施策,对洛浦县的贫困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在提升自身医疗服务水平的同时,该医院继续强化“县乡一体”“乡村一体”机制,持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使洛浦县乡镇卫生院的专业技术水平在托管下有所提升。

同时,为了解决基层医务人员不足的问题,洛浦县人民医院提出“医疗小分队·点对点上门服务”的方式,对洛浦县41个深度贫困村和210个已脱贫村的慢性病人开展签约服务、巡回医疗服务等,采取“包乡、包村、包户、到人”方式,引导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

柯坪县只有一家医院。托管柯坪县人民医院仅两个月,自治区人民医院就派出专家到柯坪先后服务群众1000余人次,开展手术50余台;门诊就诊率同比增长4.8%,住院率同比增长6%。今年1月,柯坪县人民医院开启了“微创”时代。县域内的五大中心也在建设中,并已实现放射远程会诊,让群众看病更加方便、快捷。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要按照要求,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提升医院品质、改善医疗服务,补短板、练内功、强内涵,不断提升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积极完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新需求,更好地担负起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职责使命,服务全疆各族患者,为健康中国、健康新疆作出应有的新贡献。”自治区人民医院负责人说。

(岳知言张楠陈雪)


(转载网址:http://wap.xjdaily.com/xjrb/20200917/162018.html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