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3日 10时34分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文】
浏览量:次
2025年4月22日,由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主办、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办的“2025年全区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骨干人员培训班”圆满结束。此次培训自3月上旬启动,覆盖全疆287家医疗卫生机构、疾控中心、海关、药品监督等单位的351名实验室骨干,通过“理论筑基、实训强技、互查促改”三位一体模式,为全疆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注入新动能,标志着自治区生物安全人才队伍建设迈入系统化、实战化新阶段。
一、主要做法
(一)创新“1+2”基地模式,构建全疆协同实训网络
首次采用“1个省级基地+2个区域基地”的协同培训机制,自治区疾控中心作为主基地承担理论教学,南疆(喀什)、北疆(伊犁)新增省级实践基地分批次开展实操培训。实训环节创新性组织学员跨区域轮换至不同实验室实操,打破单位壁垒,实现“理论集中授课、技能分区域实训、全疆实验室互查互学”。南北疆片区开班仪式上,喀什地区、伊犁州疾控中心正式获授省级培训基地牌匾,标志着全疆生物安全培训网络实现南北疆全覆盖。
(二)智慧化培训平台赋能,打造“指尖上的生物安全课堂”
培训创新应用“实践培训智能管理平台”与“病原微生物运输审批系统”,实现培训全流程数字化升级。一是碎片化学习。学员可通过手机端随时访问法律法规原文、典型案例库及VR实训资源,后台智能提醒学习进度,确保覆盖率。二是智能组卷+自适应学习。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原文建立题库,利用平台的智能组卷功能,按难度、知识点比例从题库自动生成试卷,大幅减少人工出题负担,并自动统计培训数据,减少人工汇总。三是虚拟实训突破。引入头戴式VR设备模拟实验室操作,学员可不受场地限制反复演练生物安全柜使用、样本转运等高风险环节。
(三)多元形式激发活力,“实训互查”筑牢安全防线
培训打破传统单向授课模式,通过“理论+实操+演练+竞赛+考核”“五位一体”设计提升参与度。一是理论筑基,规范生物安全管理。基于法律法规、条例和标准,邀请国内顶级专家就生物安全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备案审批、消毒灭菌及效果验证、体系文件编写等方面的专题培训,统一全区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文件大框架。二是实战实训。学员分组至自治区、喀什地区、伊犁州疾控中心,和部分三级甲医疗机构等实验室,从体系文件编制、病原体实验操作、感染性物质运输操作、设施设备运行等诸多方面开展实践课程。为让学员更好地理解生物安全,结合理论课程由资深专家“一对一”指导纠错。通过综合理论考试+实操评分+演练表现+出勤率多维度考核,避免“高分低能”。三是互查互学机制。组织学员以“检查员”身份交叉检查其他单位实验室,重点排查个人防护装备穿戴、生物安全柜运行状态、废弃物处置流程等问题,通过“发现问题-现场整改-案例复盘”闭环提升实战能力。四是以赛促学。举办全疆生物安全知识竞赛,16支队伍通过必答、抢答等环节角逐奖项,决赛结合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掀起学习热潮。五是实战演练。设置应急处置脚本拍摄、个人防护装备穿脱演练等内容,将“检查者”角色融入培训,强化风险预判和事故应对能力。
二、取得的成效与亮点
(一)取得的成效
一是人才能力显著提升。参训学员100%通过理论考试与实操考核,351人获颁“生物安全骨干培训证书”,成为各单位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种子选手”;二是科研转化落地。依托培训经验,自治区疾控中心成功申报《基于大模型的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平台转化应用研究》科研项目,未来将探索AI智能问答、个性化学习路径等创新应用;三是长效管理启动。建立年度复训制度,动态更新线上题库,要求实践基地每年开展不少于2次全员轮训,确保能力持续提升。学员感言:“VR模拟操作让我直观看到操作失误可能引发的后果,这种沉浸式学习比单纯听课印象深刻得多!”来自和田地区某医院的学员阿依努尔·买买提表示。另一位学员“在喀什地区疾控中心实验室的互查环节,我们发现了样本暂存温度记录不规范的问题,这种‘带着问题学’的方式让我对操作细节有了更深的理解!”来自阿勒泰地区某医院的学员巴图尔·阿不都热依木表示。
(二)工作亮点
一是依托国家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骨干人员培训项目,筹措163万元(省级配套114万专项资金)专项经费组织开展覆盖面扩大。二是参训单位较往年增长40%(2024年培训120人),首次纳入海关、药品监督系统人员,实现医疗机构、疾控、海关、药品监督多领域协同。三是区域均衡发展,南北疆实践基地通过标准化建设,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助力基层实验室能力提升。四是在总结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引导自治区生物安全培训基地,申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科研项目(成果转化引导项目)《基于大模型的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平台转化应用研究》项目,构建新疆生物安全管理一体两翼模式(以能力提升为主体,科研创新与长效管理为两翼),为全疆筑牢生物安全屏障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