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概况 / 机构设置 / 新闻宣传 / 新闻宣传

从 “看得上” 到 “看得好” 新疆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惠及各族群众

2025年11月08日 00时38分

【字体:

打印本文

浏览量:

乌鲁木齐晚报讯(全媒体记者李晓青报道)11月6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16场),会上,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围绕主题“奋力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介绍了近年来全区卫生健康领域取得的系列成果,全方位筑牢各族群众健康保障网,让健康福祉惠及天山南北。

截至2024年,新疆已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数量突破1.9万家,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达7.85张,卫生健康系统人员总数增至31.46万人。其中,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3.19人、注册护士4.12人,人才队伍规模与质量同步提升,为各族群众“看得上病”筑牢制度根基。

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方面,新疆已建成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快推进4个自治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建立55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358个自治区级临床重点专科,592个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急难危重症救治能力水平显著提高,有效解决了全区各族群众不远行就能“看得好病”的问题。

针对基层就医难题,全区所有乡镇卫生院配备了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救护车等设备,基本建立起“农村30分钟”的医疗卫生服务圈。并大力推进远程医疗建设,建立起覆盖全区的远程医疗系统,有效解决了基层群众“看病远”的困难。

与此同时,新疆持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各族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提高。随着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各族群众健康素养不断提升,人均预期寿命已提高至77岁,健康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在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中医药事业也迈入系统化发展新阶段。新疆已实现地(州、市)级公立中医医院全覆盖,县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覆盖率达到86.18%,99.1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各族群众可就近就便享受到中医药诊疗、康复、保健、养生等各类服务。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副书记、主任于爱平表示,今后,将全面推进健康新疆建设,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完善体制机制,强基层、重保障、促健康。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均衡分布,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深化医防融合,持续提升各族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延伸:新疆传承创新发展并举中医药服务惠及各族群众

近年来,新疆中医药事业在传承中守正、在创新中突破、在发展中扩容,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天,在该场新闻发布会上,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曾兴水从传承、创新、发展三个维度,介绍了新疆中医药事业取得的显著进步,一系列举措让中医药服务惠及天山南北各族群众,也推动传统医学走向国际舞台。

在传承方面,新疆构建起文献、人才、资源“三位一体”的系统性保护体系,整理修复少数民族医药古籍文献数十部,翻译出版《中华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卷》等,建立电子化文献库;加强人才培养与传承,建成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70个,依托12所中高职院校、2所本科院校及新疆医科大学硕博点,构建全链条教育体系,培养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开展38首经典名方的遴选发布,建立阿魏、天山雪莲等药材种源保护基地及濒危药材繁育基地4500余亩。

创新融合是新疆中医药事业提质增效的关键。

如今,新疆已实现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中医科全覆盖,全区99.1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均设置有中医馆,形成“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中医药健康服务圈”;加强专科能力建设,建成国家及自治区级中医优势专科62个,强化老年病、康复、治未病等专科,建设国家级中医疫病防治基地,提升应急救治能力;通过技术升级助力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通过数字化管理和标准化流程优化药材存储与诊疗效率,降低损耗,推动中医药服务提质扩容。

在发展层面,新疆不断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并积极推动中医药“走出去”。

目前,已建成1353所中医医疗机构,地市级公立中医医院全覆盖,县级中医医院覆盖率达86.18%,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进一步提高;举办两届中国—中亚传统医学论坛,推动建设中国-乌兹别克斯坦中医药中心,实施“新时代神农尝百草”行动;通过义诊、中医药文化宣传等形式推动中医药“走出去”,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医药的魅力。(记者李晓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