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概况 / 机构设置 / 新闻宣传 / 新闻宣传

一场关于“小药片”的变革——基层用药保障的新疆实践

2025年11月11日 11时58分

【字体:

打印本文

浏览量: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苏璐萍

11月初,布尔津县冲乎尔镇阿克阿依日克村卫生室,接过和县人民医院开的一模一样的降压药,村民巴扎尔别克·吾塔尔别克感慨:“现在要啥药,村里基本都有!”

人口基数小、配送距离远、药品用量少……对很多药品供应商而言,往村里送药只是一单不起眼的小生意,但对基层的农牧民来说,直接关系到用药是否需要在村县两地间辗转奔波。基层药品保障若不到位,还将直接影响分级诊疗的效果,只有基层能“接得住”,患者才愿意“向下转诊”。

2024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6部门印发《关于改革完善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机制 扩大基层药品种类的意见》,新疆迅速响应,一场关于基层药品保障的改革在天山南北启动。

破壁:

用“采购量”换取“配送率”

“昨天下的单,今天就到了一批药。”11月4日,布尔津县冲乎尔镇中心卫生院,药师一边整理药架,一边对院长朱宝贵说。

眼下正值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卫生院的日接诊量比两周前翻了一番。若在以往,下单后如果药不能很快送到卫生院,朱宝贵就要自己去供应商那里取药。

过去,每个卫生院自己采购药品。同样是降压药,不同卫生院选择不同厂家、不同规格。订单分散,对单个厂家来说量小利微。布尔津县地广,配送成本高,“赔本的买卖供应商自然不愿意干。”时任布尔津县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付雅婧体会深刻。

11月4日,布尔津县冲乎尔镇中心卫生院,药剂师正在归置刚配送的药品。布尔津县冲乎尔镇中心卫生院供图

这场改革的核心在于联动。自治区医保局联合卫生健康委取消了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用药品种和数量限制;医保局同步增设“药学门诊诊查费”,激励药师发挥专业价值。

突破口选在县域医共体,统一县域用药目录,形成采购规模效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为此制定了科学的药品遴选指导原则并形成专家共识,使目录调整有章可循。

当分散的订单被集中起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便有了谈判筹码。布尔津县设立县域医共体中心(云)药房,统一遴选配送企业、统一签订协议、统一审核订单、统一组织采购,通过统一采购支付流程,以稳定的“采购量”换取了供应商可靠的“配送率”。这一举措的效果立竿见影,药品一次性成交率从往日的波动不定跃升至87%。

通过三轮目录动态调整,目前,新疆各县域统一用药目录平均品种数达739个。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平均配备药品品种数较改革前分别增长14.9%、14.6%。

眼下,朱宝贵正忙着筹建“共享药房”。借助医共体专家下沉和县中心(云)药房的功能前置,未来,布尔津县冲乎尔镇中心卫生院的药品就更丰富了。

赋能:

从“有药可用”到“安全用药”

基层用药安全,直接关系到农牧民的健康。

2024年12月,洛浦县医共体构建“AI智能审方网络”,覆盖全县所有医疗机构。集中(云)审方中心配备6名专业药师,通过智能审核+人工审核,为基层处方加上“安全锁”。

系统上线初期的数据,让洛浦县洛浦镇布拉克曲凯村卫生室村医穆开热姆·霍吉尼亚孜深受震动。

“系统的提示让我对每种药品的成分和禁忌有了更多的了解,为安全用药打下了基础。”穆开热姆说。

10月31日,在洛浦县医共体总院(洛浦县人民医院),工作人员向前去参观学习的同行介绍洛浦县医共体区域数字化前置审方中心建设情况。 包旋林摄

不久前,村民阿依古丽·买买提因头晕、关节痛就诊。穆开热姆发现她在药店买的“特效降压药”竟含止痛成分。“这个成分会影响降压效果,还伤胃。”她解释道。经过穆开热姆调整用药一周后,阿依古丽的症状明显改善。

得益于“AI智能审方网络”的帮助,穆开热姆将所学及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学习劲头更足了。

更深刻的变革在于激励机制。洛浦县试点处方审核服务收费:合格处方按0.5元/张结算,不合格(驳回)处方按1元/张结算,审方费用由开方单位和个人共担。这形成了专业规范与经济杠杆的双重约束,让合理用药从“要我审”变成“我要审”。

截至目前,洛浦县医共体集中(云)审方中心已累计审核处方160多万张,合格率从80%提升至93%以上。

夜幕降临,穆开热姆仍在卫生室研究系统推送的用药指南。现在,每开一张处方,她都要仔细核对患者年龄、病史和药物特性,确保用药合理、安全。

温度:

从“制度优势”到“治理效能”

在拜城县,“数字赋能+人才下沉”双轨并进,有针对性地解决基层药师能力不足问题。

线上,设立县域医共体集中(云)审方中心和“云药学门诊”,乡镇患者无需奔波,在卫生院即可视频连线县医院药师,实时咨询。

线下,启动“银龄药师”计划,聘请退休药学专家深入乡镇,“师带徒”式帮扶。

方永江原是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如今负责带教拜城县13个乡镇的药师。方永江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指导方式,坚持“发现问题,当场指出,现场教学”,快速提升基层药师专业能力。

过去,拜城县米吉克乡卫生院药师麦尔哈巴·阿不力孜觉得自己只是个“发药的”。跟着老师们查房、入户后,她才意识到药师是用药安全的“守门人”。

“吃了药,为啥血压还是像坐骆驼,高高低低?”今年6月,看到入户随访的家庭医生团队,拜城县米吉克乡团结村村民张力赶忙问。

桌上,降压药、止疼片和几种叫不上名的药丸混在一起。麦尔哈巴一眼就发现了问题:“大叔,这个降压药是早上吃的药,您怎么晚上吃?”张力一愣:“啥早晚,吃了不就行了?”更让她担心的是,药堆里还有近效期药品。“这些要注意,过期就不能再吃了。”她快速将近效期药分拣出来。

尽管县域医共体中心(云)药房、集中(云)审方中心已建立,但群众对合理用药的认知仍有待提升。

为此,拜城县推出过期药品积分兑换机制,村民可用过期药兑换中医理疗、DR检查、心电图等项目或生活用品。张力用换来的积分,做了一次免费心电图:“用药更安全了,还查了心脏,划算!”

今年以来,拜城县开展合理用药宣传上百场,覆盖5万余人次。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咨询药师“饭前吃还是饭后吃”“这两种药能一起用吗”……

过期药品积分兑换的过程中,麦尔哈巴还借机详细给村民们讲解了每种药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进行健康宣教。

看到徒弟们不断成长,方永江颇感欣慰:“‘师带徒’模式已初见成效,为建立一支带不走的基层药师队伍开了个好头。”

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机制的探索建立,不仅是一场药品供应保障能力的升级,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实践。

“小药片蕴含大民生,解决基层用药问题,就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总结推广各地州市的有效经验,以点带面,持续完善基层药学服务体系,加强药师队伍建设,让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的福祉惠及更多农牧民家庭,为健康新疆建设夯实根基。  (文中村民均为化名)

■记者手记

筑牢基层用药安全防线

天山脚下,这场围绕“小药片”的变革,叩问的是基层治理如何真正回应民生期盼,让制度优势化作百姓可感的温度。

改革之始,源于直面民生关切,从群众急难愁盼处破题,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改革之成,在于系统性的机制重塑。打破部门壁垒,卫生健康、医保、市场监管协同发力,将乡镇需求攥指成拳,以市场逻辑引导企业从“挑肥拣瘦”转向服务民生。

改革之要,更在于激活“人”的力量。通过审方激励、药师下沉等机制,让合理用药从制度要求转为自觉行动,打造带不走的基层药师队伍。

村民用积分“兑换”健康时的安心,老人不再为胰岛素犯愁的释然……从有药可用到用得好、用得安全,改革的标尺始终是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真正的治理始于洞察问题,成于系统创新,归于民生温度。“小药片”的微观实践,正是一个关于公平、效率与温度的生动治理样本。把基层用药的安全防线筑得更牢,就能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