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01日 10时03分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文】
浏览量:次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苏璐萍
重症患者救治是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
农村地区“保健康防重症”需关口前移;
做好重点人群分类管理,要进一步发挥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
实施“乙类乙管”后,我区如何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重症优先
提升基层救治力
春节期间,在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的组织下,自治区重症救治专家组深入全疆各地(州、市)医疗卫生机构巡诊。自治区重症救治专家组组长、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中心主任于湘友带领团队,分5组对全疆14个地(州、市)的重症病区进行逐一查房。
“各医院在救治重症患者上都做了充分准备,按照国家要求,配备了重症床位、可转化床位以及医护人员,患者收治比较充分。”于湘友说,春节前夕,我区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中,重症患者较之前增量有所下降,多数新冠病毒感染者已转阴,正在治疗基础性疾病,个别处于感染期的患者在接受标准化治疗,医疗救治平稳有序。
今年,是实施“乙类乙管”的第一年,为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诊断和救治,自治区提前谋划、充分部署、强化统筹,通过迅速扩容重症救治资源、强化专家组作用、畅通重症就诊渠道、加强临床救治四项措施,着力打通重症患者救治“最后一公里”。
1月29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中心,护士为患者扣背。姜虹摄
新医大一附院设置了124张重症床位和124张可转换重症床位。为在短时间内解决扩充重症床位后带来的人员不足困难,该院集中对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呼吸科、肾病科、儿科、综合内科、急诊内科等相关科室医护人员进行了重症医学专业知识培训,根据患者就诊需求灵活转化。
每天都有来自全疆各地(州、市)的急危重症患者转诊至新医大一附院,经急救·创伤中心救治、综合评估后转入各病区。“将急诊患者尽快收治到各病区,保持急诊通道通畅,不产生挤兑,是‘乙类乙管’对我们的要求。”于湘友说,医院畅通了急诊、重症通道,所有ICU(重症监护室)优先收治急诊患者,确保其不滞留。
新疆地域广阔,跨地区转诊路途远、时间长,转运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打通重症患者救治“最后一公里”,还需强化属地重症救治能力和水平。
作为新疆医学会危重症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今年,于湘友给自己定了目标,带领团队深入各地(州、市)基层医院巡讲,以实施“乙类乙管”后重症救治的措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通过基层医护人员易于接受的专家讲座、实地查房、现场带教等形式,培养其重症医学思维。“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提升基层重症救治能力,最终达到同质化治疗的目的。”于湘友说。
关口前移
守好乡村防疫门
“春节前,我的冠心病复发了,被家人送到了乡卫生院。虽然进行了药物治疗,但情况没有太大好转。春节期间,泽普县人民医院的专家来查房,建议我转院治疗。”1月30日,泽普县人民医院,经过一周住院治疗,该县波斯喀木乡良种场的张军(化名)出院了。
泽普县人民医院专家在乡镇卫生院查房。泽普县人民医院供图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农村成了疫情防控和医疗服务保障的重点地区。我区紧盯农村人口大县和偏远牧区,按照“关口前移”要求,依托县域医共体,提升农村地区医疗保障能力,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医疗服务体系,构筑农村地区“保健康防重症”防线。
“合并心血管疾病、晚期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感染后易发展成重症,给救治带来一定难度。”泽普县人民医院党支部副书记、副院长王念龙说,加强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和监测,确保重症病例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早治疗,尤为重要。
泽普县有2家县级医疗机构和13个乡镇卫生院。2022年12月,作为县域医共体的牵头单位,泽普县人民医院、维吾尔医医院抽调部分专家,组建了专家巡视小组,在各乡镇卫生院前期摸底的基础上,巡诊了130多名重点人员和1100多名次重点人员,逐一识别重症高风险人群,实行分级分类救治。
作为县域医共体总医院,泽普县人民医院还组建了12个日常巡诊小组,不间断对分管的9个乡镇卫生院进行巡诊。考虑到实行“乙类乙管”后患者就诊数量可能持续高位,泽普县人民医院加大了日常巡诊频次,1月共计巡诊18次。春节期间,通过巡诊,波斯喀木乡卫生院4名患者被转至上级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目前已陆续出院。
“我们是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行‘以科包院’。”波斯喀木乡卫生院院长张运说,该卫生院由泽普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帮扶。每周专家实地查房带教2—3次,日常针对卫生院无法处理的患者或特殊病例,专家随时通过线上或电话会诊,必要时安排转诊,“县人民医院给每个乡镇卫生院都预留了3—5张床位,确保紧急情况下,患者能得到及时收治。”
农村点多面广,巡诊中有可能出现纰漏,造成患者延迟就诊。为此,泽普县人民医院将巡视小组专家的电话张贴在各乡镇卫生院的醒目位置,以便患者咨询。
守护健康
有密度更有温度
这个春节,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大年初二,库尔勒市天山街道北站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人龙渊潭接到患者家属电话,称家中老人发烧达39摄氏度。“老人80多岁了,前不久感染过新冠病毒,抗原自测一道杠。可能是过年家里来客人,频繁开门关门、开窗关窗,导致老人受凉感冒。”挂了电话,龙渊潭带上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和感冒药,向老人家里奔去。服药后,老人于当晚退烧,感冒症状一天天好转。
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对我区基层卫生健康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库尔勒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打造“10分钟医疗服务圈”,为辖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儿童、孕产妇等重点人群提供线上诊疗和线上咨询服务,以及中医药服务和上门服务。
1月18日,库尔勒市天山街道北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家庭医生上门随访。库尔勒市天山街道北站社区卫生服务站供图
库尔勒市天山街道北站社区卫生服务站有1个家庭医生团队:一名医生、一名护士、一名公卫人员,龙渊潭是团队负责人。目前,他们已签约3000多名居民。每周,他们都对重点人群进行2—3次随访。在服务居民过程中,中西医结合科班出身的龙渊潭加强了中医药的运用,对新冠病毒感染恢复期的患者进行调理。同时在随访中,引导居民关注自身健康,增加抵抗力和防病能力。
为打通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博湖县突出重点人群管理,依托家庭医生摸清老、幼、残、孕和基础病患者底数,建立台账,按照红、黄、绿进行分类管理,对次重点人群通过电话随访等方式指导开展健康监测、用药等;对重点人群或有紧急医疗需求的婴幼儿、孕产妇等,除提供必要的健康服务外,还协助做好转诊服务。同时,建立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家庭医生网络服务机制,通过互联网、微信群等方式,及时向社会公布33个家庭医生团队联系方式,不断扩大家庭医生签约覆盖范围。
下一步,我区将从疫情监测、重点人群健康服务管理、鉴别和诊疗能力提升、疫情防控指导等方面入手,通过全区基本公共卫生和家庭医生签约两大服务平台,按照分类分级原则,完善重点人群健康档案,做好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和健康监测,实现65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转载网址:https://www.ts.cn/xwzx/shxw/202301/t20230131_11370592.shtml)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