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概况 / 机构设置 / 新闻宣传 / 新闻宣传

托管帮扶显成效,两地三院携手点燃肺栓塞产妇“生命之光”

2025年03月13日 12时49分

【字体:

打印本文

浏览量:

本报讯(记者 田疆 特约记者 李晓玲 通讯员 徐晓萍)“产妇晕厥、无意识,初步诊断肺栓塞,需紧急转运至你们医院……”近日,随着新疆叶城县人民医院内一阵急促电话铃声的响起,一场跨越叶城县人民医院、和田地区皮山县人民医院和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喀地一院)之间的产妇生命“接力”正式上演。

得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自治区职业病医院)的托管帮扶,在这场生命接力中,作为“中转站”的叶城县人民医院,以高效的协同救治机制传递好了生命的“接力棒”,为肺栓塞产妇赢得了生的希望。


顺利“接棒” 时刻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患者古女士今年32岁,在和田地区皮山县人民医院剖宫产手术后16小时,突然出现呼吸困难,随即神志不清。急诊处置并迅速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为“肺栓塞”。随后,当地立即与喀地一院联系转院。但由于两院相距340余公里,路途遥远,转运过程中产妇生命安全难以保障。

为防止意外发生,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和喀什地区卫生健康委考虑到叶城县人民医院距离和田地区皮山县人民医院较近,且近年来,在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的托管帮扶下,医院整体诊疗水平和急危重症救治能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足以承担起此次紧急救援任务。最终决定先将古女士转运至叶城县人民医院进行救治,同时安排喀地一院救援团队赶往叶城县人民医院共同开展救治。

肺栓塞是一种极其凶险的疾病,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抢救必须争分夺秒。接到通知后,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援叶专家、叶城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戴季蓬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开通绿色通道,并组织多学科专家团队为肺栓塞孕产妇的到来做好万全准备。

期间,叶城县人民医院与皮山县人民医院转运团队保持密切沟通,实时共享古女士的病情信息,确保转院过程安全顺畅。

当晚,22时40分许,孕产妇被顺利抵达叶城县人民医院。由医院重症医学科、血管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产科、介入中心、手术麻醉科、心血管内科、输血科、冠心病科等多科室专家组成的急救队伍,迅速投入到紧张的抢救中。

查体,阅片,明确栓塞部位,超声评估心脏功能……专家们通过对患者病情的全面评估,制定了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力求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与此同时,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援叶专家、叶城县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副院长刘强,ICU副护士长刘海倩同叶城县人民医院工作人员共同值守在古女士床旁,时刻盯着呼吸机、心脏超声监测的各项数值,随时准备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


完美“送棒” 患者苏醒成功转运


23时50分许,喀地一院救治团队抵达叶城县人民医院,三方专家随即展开MDT多学科会诊。

此时患者凝血功能已严重紊乱,肺动脉内的大块血栓急需溶栓治疗。可患者为剖宫产术后早期,一旦溶栓可能会引发产后大出血,且此时若进行肺动脉血栓抽吸介入手术,风险也极大。

反复研判后,三方专家团队决定在VA-ECMO(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为患者进行相关手术。

次日凌晨1时许,术前准备就绪;

2时许,ECMO上机成功;

3时许,在ECMO辅助下,实施肺动脉血栓抽术;

5时30分许,取栓成功,手术顺利完成,古女士平安返回重症监护室;

7时许,古女士恢复意识,生命体征逐步稳定;

14时许,顺利撤离ECMO,经详细评估后,古女士被转至喀什第一人民医院继续后续治疗。

至此,这场相距340余公里的生命“接力赛”圆满完成。

据悉,自2023年9月,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托管帮扶叶城县人民医院以来,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通过精心选派各领域专家援叶,开展门诊坐诊、专题讲座、教学查房、疑难危重病例抢救、手术带教等一系列帮扶活动,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叶城县人民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还促进了其专业学科建设和卫生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

“此次两地三院协同联动救治的成功,是高效转诊体系建设的生动体现,也是托管帮扶成效的完美答卷。”戴季蓬表示,近年来,叶城县人民医院在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的托管帮扶下,医院积极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建设,与喀什地区各医院、各乡镇建立了紧密的医疗协作关系,为医院间的无缝对接,高效转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未来,医院将在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各医院的沟通和联系,为保障区域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