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0日 10时42分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文】
浏览量:次近日,额敏县人民医院骨科团队成功为一名75岁患者实施了一例高难度肱骨近端粉碎骨折脱位切开复位+骨水泥内支撑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这标志着额敏县人民医院骨科诊疗技术取得新突破,也为严重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选择。
这位患者因意外不慎摔倒,导致右臂肩关节脱位并伴随粉碎性骨折。由于患者骨质疏松情况严重,传统钢板固定术极易失效,可能导致骨折端吸收塌陷及肱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面对家属强烈要求保关节的诉求,如何实现满意的复位和牢固的固定成为手术的关键难点。
为解决这一难题,援疆专家孔祥喆带领额敏县人民医院骨科团队创新性地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辅以髓腔内骨水泥内支撑术。该术式通过精准评估髓腔形态与骨缺损情况,在术中快速完成肩关节复位、定制骨水泥“支撑柱”及粉碎骨块固定三大关键步骤。骨水泥经塑形后完美契合骨缺损腔隙,形成内置“钢架”,配合锁定钢板立体加固,有效提升了手术的稳定性和成功率。
孔祥喆接受采访截图
骨水泥是一种特殊的医学材料,由水和粉混合后在8—10分钟内硬化,医生利用其特性塑形后支撑在骨折部位,不仅增强稳定性,还能防止复位位置丢失,显著降低骨折部位缺血坏死的风险。与传统植骨术相比,骨水泥支撑术具有零排异、强支撑、低成本三重优势,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的骨折修复。
此次手术由援疆医生孔祥喆与主任塔吾兰·沙哈巴、副主任闫帅共同完成,历时90分钟,术后X光显示内支撑骨水泥柱与钢板协同承重,成功实现了牢固固定的目标。患者术后第三天即可在支具保护下进行抓握训练,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
“这一手术方案是将‘三甲医院的技术思维’与‘基层医院的现实条件’创造性结合的典范。”孔祥喆表示,该技术不仅体现了医疗技术的传承与创新,更为基层医院因地制宜解决问题提供了实践智慧。
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为严重骨质疏松患者保关节治疗开辟了新路径,也标志着额敏县人民医院骨科诊疗水平迈上了新台阶。未来,医院将继续秉持“实干争先、向‘新’出发”的理念,不断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为更多患者“撑起”健康与希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