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0日 10时34分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文】
浏览量:次在祖国的西部边陲,一位来自深圳的“白衣天使”正用她的专业和温情,为喀什的孕产妇们点亮希望的光芒。付义霞,深圳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的产科护士长,作为深圳市第十一批第二期柔性援疆医疗队的一员,用一年的时间在喀什市人民医院书写了一段感人的援疆故事。
2024年7月,付义霞带着组织的重托,踏上了援疆的征程。初到喀什市人民医院,她发现当地产科的会阴侧切率、无痛分娩率和剖宫产率等数据并不理想,医护人员对新技术的掌握程度也相对有限。面对这些挑战,付义霞深感责任重大,她暗下决心:“必须改变现状!”
为了解决传统接生技术带来的高会阴侧切率问题,付义霞率先引入了“无保护会阴接生法”。起初,这项新技术的推广并不顺利,许多医护人员对新方法持怀疑态度。面对质疑,付义霞没有退缩,而是通过理论讲解、模型演示和现场指导,逐步让团队接受了这项技术。经过三个月的努力,会阴侧切率成功降至13%,产妇会阴完整率提升至85%。
在无痛分娩的推广中,付义霞同样展现了创新精神。她建立了一套“五位一体”服务模式,包括标准化操作流程、多学科协作机制、个性化镇痛方案、孕妇学校科普教育和满意度跟踪调查。这一系列举措使得无痛分娩率跃升至20%,创造了喀什地区的新纪录。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还有效缩短了病人住院时间,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医院的满意度。
付义霞深知,援疆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她秉持“传帮带”理念,推出了“五个一”人才培养计划:每日一堂“晨间微课”;每周一次“情景模拟”;每月一场“技能比武”;每季一轮“外出进修”;每年一项“科研课题”。在实施这一计划中,付义霞特别注重因材施教。她常常利用下班时间陪年轻护士练习缝合操作,直至深夜。一年来,她培养了22名技术骨干,带教300余人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项。
作为护理部主任,付义霞还参与护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通过教学查房、科室小讲课和“手把手”带教等方式,将专业技能无私传授给当地护理人员。同时,她定期召开质控会,对护理质量进行全面把控,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在她的带领下,喀什市人民医院护理团队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付义霞不仅关注医疗技术的提升,还注重对孕产妇的人文关怀。她多次培训医护人员如何对孕妇进行人文关怀,并与麻醉科充分沟通,为患者实施无痛分娩,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付义霞的手机里保存着上百位当地孕产妇的联系方式,无论多晚,她都会耐心解答问题。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真谛,让每一位孕妇都能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医生付义霞(右一)在义诊活动上为环卫工人检查。
除了繁忙的医疗护理工作,付义霞还积极参与医院和深圳援疆医疗队组织的义诊活动,为群众提供免费的健康咨询和药品发放服务,增加了大家的健康意识。
返深前夕,付义霞的办公室总是挤满前来道别的同事和患者。护士长周丽琴含着泪说:“付老师,您教给我们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医者的情怀。”在告别会上,付义霞哽咽地说:“虽然马上就要返深了,但此时此刻我很不舍,这一年来,我要感谢每一位信任我的患者,你们的坚强与乐观给予我前行的动力;感谢并肩作战的同事,你们的支持与陪伴让艰难时刻充满力量;感谢这片辽阔壮美的土地,它教会我坚韧与包容,让我更加深刻理解医者使命的厚重。”
从南海之滨到天山脚下,付义霞用仁心仁术架起了深喀两地的“健康桥梁”。她带走的是一段难忘的援疆岁月,留下的是永不褪色的“深圳温度”。正如她常说的:“援疆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情。”
经过付义霞一年的帮扶,喀什市人民医院产科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会阴侧切率下降77%、无痛分娩率提升90%、剖宫产率下降27%、产后出血率下降52%。此外,科室服务效能指标也显著提升:平均住院日缩短2.3天、患者满意度提升至98%……这些数字背后,是数百个家庭获得的安全分娩体验,彰显了当地医疗水平的显著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