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概况 / 机构设置 / 新闻宣传 / 新闻宣传

卫生健康援疆丨“造血”专家苏佳斌:在边疆种下华山神外的种子

2025年07月10日 10时56分

【字体:

打印本文

浏览量:

时间飞逝。转眼间,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第十一批第二期上海援疆医疗队员苏佳斌在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简称“喀什二院”)已工作半年。

在这半年中,苏佳斌深扎临床一线,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紧扣技术规范推广与团队能力建设核心使命,精准对接当地医疗需求,像一颗“蒲公英”在边疆播撒华山神外的种子,并以系列务实举措显著提升南疆神经系统疾病诊疗水平,用实际行动践行“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的援疆誓言,为边疆患者筑牢生命健康之基。


紧盯能力短板 培养本地医生掌握介入栓塞术核心


苏佳斌刚到喀什二院不久,神经外科就接诊了一名从县级医院转来的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

手术中

患者为一名50岁的女性,因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导致头痛昏迷,而动脉瘤随时可能再次破裂大出血危及生命。情况危急,苏佳斌带领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在患者的右侧大腿根部,穿刺了一个2毫米左右的针眼,将栓塞的微导管和微导丝通过导管送入到破裂动脉瘤内部,将弹簧圈送到破裂口,把动脉瘤及其破口一并填塞,经过两小时的手术成功拆除这个威胁患者生命的“炸弹”。术后,患者状态良好,家属对苏佳斌和神经外科团队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和高度的赞扬。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在喀什地区相对较多,但救治能力一直是短板。为此,苏佳斌将技术规范化的理念始终贯穿诊疗各个环节,通过带领团队连续开展38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术中细致分步演示、术后深入影像复盘、反复讲解并发症预防要点,先后培养3名本地医生扎实掌握了该技术的核心操作流程,科室动脉瘤急诊手术量较去年同期增长30%。


关注技术瓶颈空白 促进团队独立完成高难度手术


针对颅底肿瘤等高难度手术长期技术空白的瓶颈问题,苏佳斌迎难而上,主刀完成了10例颅脑肿瘤切除术,其中涵盖3例鞍区脑膜瘤和2例颅底肿瘤等高难度病例。通过生动的模型解剖演示进行手术预演,手把手教导,最终促成团队实现了首次独立完成小脑幕脑膜瘤、蝶骨嵴脑膜瘤、高级别胶质瘤切除术的突破。基于这些突破性实践,科室凝练经验,为神经外科亚专科的纵深发展夯实了基础。

手把手教学

教学查房

为将这一技术辐射至更广阔区域,苏佳斌还多次赶赴位于伊犁州的兵团第四师医院,深度参与3例疑难脑血管病的会诊抢救,并协助建立了喀什与伊犁两地间高效的远程协作机制,为构建区域性脑血管病急救网络奠定了重要基石。

基层筛查、义诊

与此同时,苏佳斌与援疆儿科专家潘岗一同,联合喀什地区残联共同启动了脑瘫患儿的筛查工作。项目深入4个县市,累计为100余名儿童完成了脑瘫筛查工作,并为需要手术干预的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苏佳斌将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等规范化术式引入喀什,带领团队建立术后患儿随访档案,并利用远程会诊平台连接上海康复专家提供长期精准指导,实现了从筛查、手术到康复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模式,为当地脑瘫患儿及家庭带来了希望。


抓住学科引领关键 促成2025年新疆神经外科年会落地


近年来,在上海援疆力量的帮助下,喀什二院神经外科诊疗技术已处于南疆地区领先水平,在脑血管造影、颅内动脉支架、脑梗死机械取栓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在苏佳斌看来,学科建设还有很长的道路,而学术引领对于学科长远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于是,临床之外,苏佳斌积极对接新疆医学会资源,成功推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025年新疆神经外科年会落户喀什。这是该自治区级重量级学术会议时隔17年在南疆地州举办。

苏佳斌更着眼于长远赋能,会议将配套举办自治区继续教育学习班,预计为南疆基层医院培育30名技术骨干,注入持久动力。此外,在苏佳斌的指导下,科室申报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成功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

“一年半的时间,对离别家人来说,不短,但对带领整个科室做优做强,不长。”综观半年援疆历程,苏佳斌实践了“手术带教-理论培训-科研指导”的能力建设模式,他已培养出3名能挑重任的技术骨干。随着2025年新疆神经外科年会的紧锣密鼓筹备,喀什二院神经外科将稳步实现着从昔日的“技术跟进者”向未来“区域引领者”的历史性转型,上海的援疆智慧也将深深浸润在这片热土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